内容: 关于发挥“海霞”红色旅游品牌效应 助推军民融合示范创建的提案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女子连和“海霞”红色品牌打造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将“海霞”纳入“五海”优势,在海霞村谋划建设海霞民兵特色小镇、中国民兵博物馆、民兵训练基地、海霞学院等,使之成为一个军民融合的示范点。借此机遇,我们要提前思考、积极作为,为长远的规划做好一系列前期基础铺垫工作,以前瞻性引领当前乃至更长远的“海霞”品牌发展,助推军民融合示范创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融合发展。 一、全区红色旅游资源现状 全区分布着抗倭、抗日、解放、建国后各个时期的海防遗址,如南炮台山、胜利岙、海霞村、军民友谊池、烈士陵园、大门龟岩、鹿西岛烟墩岗烽火台,大瞿岛郑成功校场遗址以及大量的防空坑道、军事碉堡、哨所等。其中最为突出的红色旅游资源,便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位处于海霞村。该村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发祥地和驻扎地。除此之外,还有军民友谊池、红星小区、汪月霞旧居、海霞军事主题公园、“海霞”纪念馆、海霞营地等。 二、“海霞”红色旅游在军民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红色资源还未深入挖掘。虽然海霞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远远不够,有些资源仍处于“隐形”状态。除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海霞军事主题公园现有的传统景点外,军民友谊池、汪月霞旧居、红星小区、东方红商店等还未系统有效地挖掘典故,形成红色品牌故事;部队旧营房、军事碉堡、哨所等还未充分利用,打造成为军事体验旅游项目、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基地;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洞头科研基地还未纳入“海霞”红色旅游线路范围,成为“军事+水产养殖”学习体验基地等。因此,仅有传统景点的“海霞”红色旅游较难适应新时期旅客对国防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军旅生活的体验。 二是配套设施还未统筹规划。作为我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海霞村对食宿方面进行了相关配套,民宿有花石间、那鹿湾、星月缘,渔家乐仅有山月一海。目前,该村总体服务产业配套没有根据整村未来发展定位来统筹规划,缺乏红色军事元素及海洋元素,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军民融合的旅游产业链条,对旅客没有吸引力,存在“留不住客”的问题;反之思考,一旦旅客增多,又会出现“无特色饭菜可品、无特色民宿可住”的情况。 三是“点面”建设还未形成联动。“点”是女子民兵连,“面”是红色旅游。洞头的红色旅游主要体现在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上。近年来,我区非常重视红色旅游,但目前成效尚未突出。其重要一个因素在于没有联动解决好女子民兵连的建设和红色旅游的互动发展问题,如何树立“海霞”品牌,发挥女子民兵连在红色旅游中的作用,实现经(济)武(装)结合,是打造新时代“海霞”的必由之路,也是重点要解决和突破的问题。 三、发挥品牌效应助推军民融合发展的建议 结合可实施、可操作性就近期乃至一段时期如何发挥“海霞”红色旅游品牌效应,为长远规划做好一系列前期基础铺垫工作,提以下几点粗浅建议: (一)借助“多策并用”,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人气保障 一是借力政策扶持。要积极培育海霞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出台如《海霞村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海霞村发展渔家乐、民宿旅游扶持政策》等,在土地、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通过政策扶持,挖掘红色品牌故事;辐射海霞村后山坑道、部队旧营房、哨所等红色旅游开发,使之成为军事体验旅游资源;打造“军事+水产养殖”学习体验基地,创办精品民宿、渔家乐产业等“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挖掘海霞村红色旅游与集体经济双赢途径。 二是借鉴他山之石。2015年开化县通过实施人气集聚“三五”工程,使旅游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洞头旅游“夏热冬冷”,冬天旅游人气不足。因此,我们可部分借鉴开化县成功经验,想方设法引进外来企事业单位、院校、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到洞头海霞村开展拓展训练、军事体验、党团活动等,巧借特色吸引人气,打响红色旅游、军民融合示范品牌,使海霞村成为红色主题党日、红色军事旅游、青少年爱国教育体验基地,打造洞头“军民融合的文化样板”。 三是借助宣传造势。充分利用设施及人员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特别是“五四”“七一”“八一”“九三”等重大节日举办大型素质拓展竞赛、野外生存竞赛、定向越野大赛、军事项目竞赛等各种专题活动;要结合“6·20”海霞旅游生态消费日,举办倡导生态消费理念和绿色旅游消费新风尚,推动生态消费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推动洞头旅游经济的发展。此外,还要邀请动漫形象设计师,设计海霞品牌标志,并将设计的标志在各大活动、建筑、宣传广告等载体上进行标注,提升标志品牌的知名度,使标志深入人心,让人看到标志就能联想到“海霞”。 (二)探索“三种模式”,为民兵小镇创建提前做好准备。 一是探索“美丽庭院+主题”模式。做精做优海霞村“美丽庭院”细胞工程,进一步探索“红色主题”融入“美丽庭院+”模式,邀请专业庭院设计师对农户庭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制定主题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庭院主题设计当中,可将“军民联防”“渔家小院”等主题元素融入到“美丽庭院”创建当中,并挑选一至两个庭院作为“军民联防(军事)主题庭院”打造,让庭院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一处胜景,保证游客在海霞村的参观游览和逗留时间,引导游客消费。 二是探索“伴手礼+专属”模式。在今年旅委设计海霞伴手礼的基础上,增加以海霞女民兵形象创作的工艺品、美术作品、陶瓷品、女民兵公仔、车载小饰品等。印制《海霞传》《海岛女民兵》《活捉黑风》等红色经典故事连环画,刻制《海霞》电影、相关《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专题汇报片》等红色旅游商品以及海岛特色渔产品等进驻“东方红商店”、“海霞商店”或自动售货机上,为给游客提供购买特色纪念物服务;沿路或女子民兵连纪念馆门口附近放置免费“微信明信片打印机”,内置女民兵训练美图或洞头风景图片,游客可根据需要,用本人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并确认打印,即可实物获取个人专属明信片,用作纪念。 三是探索“NERF对抗+Cosplay”模式。以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和部队旧营房后山为依托,利用部队旧营房后山、旧战壕、防空洞,开发或布置室内、室外Nerf对战场地,购置NERF枪及子弹等装备,成立Nerf部落或俱乐部(室内供6岁以上儿童使用,室外供青少年及军事爱好者使用)。吸收我区退伍军人、女子连退役女民兵担任军事教官,以角色饰演、服饰装扮等形式,指导游客Cosplay游戏、影片等部分故事情节。如模仿电影《海霞》民兵打特务、擒土匪等故事情节,着民兵、特务服饰;模仿反恐情节,着恐怖分子、特种兵服饰;模仿拆弹解救人质,准备仿真炸弹、绳索等辅助工具。待形成规模后,通过举办NERF邀请赛、CS反恐邀请赛等,让海霞村成为网络游戏竞技的集散地,在红色中注入新的数码形象。同时也让海霞村成为洞头复转军官创业的典范和全面接收退役军人安置再就业培训的双拥模范基地。以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基地,通过组织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新居民子女等青少年,在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开展爱国教育、文化游览、社会实践、军事锻炼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爱国情怀和综合能力,使留守儿童和新居民子女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学会团结和协作,增加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强化“内外兼修”,为队伍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制定人才储备新常态。每年将我区新招录的体制内适龄女青年纳入到女子连民兵队伍后备力量,根据需要到连队特战排服役,并制定相关考核机制,为培养选拔年轻女干部及女子民兵连建连60周年纪念乃至大型军事比武、汇报演示等活动做好人才储备。 二是创新人员招录新模式。研究国企、事业编、公务员招考时,专门从特定部门拿出空编定向招录“海霞”主官和女民兵的可行性,制定相应条件(如年龄、学历、服务年限、军事素质、具体岗位等),每年以单考单招或联考单招的形式开展。如连队主官占人武部或公安局编制定岗招考;其余女民兵岗位占卫生、教育、旅委等部门编制定岗招考,服役期满后回编制所在部门。 三是展示专业职能新形象。扩大谋划海霞队伍专业化建设,作为“部分相融”“分工不同”纳入女子民兵连编制,作为后备人才培养和使用。除特战排24人主要职能为练兵备战、参与平安创建和文明建设外,依托交警,成立海霞女子铁骑队,向社会招聘人才,备齐专业装备,参与社会治安巡逻、交通秩序维护等;依托旅委,成立海霞导游队,规范整合全区导游人才或招募培养专业导游人才,量身设计导游服装,为洞头全域旅游提供更专业更形象更深刻的旅游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