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样稿 | ||||||||
| ||||||||
关于加强校园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反诈防诈意识的提案 提案者:张剑亮 所属界别:社科界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诈骗分子也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不断更新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更辅以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理论,今时今日的通讯网络诈骗术的“含金量”已远非昔日可比。根据相关报道,当下,通讯网络诈骗受害者已不再以中老年人为主,而是16岁至35岁的青年比例最高。 2020年,洞头区共发生电诈案件200起,占全年刑侦案件总数的60%左右,发案件数与2019年基本持平,比2018年多发了50余起。2020年,被骗资金近1千余万元,比2019年多200余万元,比2018年多500余万元,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同时,2018-2020年,洞头区受骗人群中,学生被骗84 人,教师6人,机关事业单位被骗24人,其中,学生被骗金额最高为3万元,老师被骗金额最高为8万元,公职人员被骗金额最高达150万元。 诈骗的类型主要以网上兼职刷单、网络购物、冒充淘宝客服退款、投机入股(杀猪盘)为主,学生主要以网购物品退款、兼职刷单、冒充好友被骗较多,公职人员被骗主要是网购冒充客服、投机入股等类型较多。如果说学生被骗是其涉世未深容易被骗,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被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内部的“反诈防诈”的认识和宣传不到位。一些教师、公职人员始终认为“反诈防诈”是公安的工作,与本单位、本人无关,“全民反诈”变成了“公安反诈”,甚至出现被骗后,指责公安破案、追赃不利的情况发生。 打击犯罪、追赃止损是司法部门的天职,但司法打击更多表现为下游治理,如不能加固“反诈防诈”这个上游闸门,被骗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增强防骗意识刻不容缓,而提升公职人员、学校老师“反诈防诈”意识和能力,更是带动社会公众提升“反诈防诈”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是建议由区政法委牵头,以“谁管理、谁负责”“哪里发案、哪里负责”为原则,突出管理部门的反诈责任,将电诈网络诈骗案件的宣传防范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单位部门的“平安建设”考核及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并加大比重。同时,建立完善包括反诈宣传绩效考评、督导约谈、责任倒查在内的反诈宣传考核机制,严防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发生,倒逼“反诈防诈”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针对学生被骗占比大的特点,以“一带一”“小班化”的方式开展培训教育,通过反复“洗脑”的“土办法”加深学生的反诈意识。同时,探索一些新的宣传模式,如由区政府牵头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诈骗小组”,用新的“骗术”对学校教师、班级学生进行“模拟诈骗”,通过这种“暗访”的方式,让教师学生切身感受如何被骗,怎么防骗。 三是针对大学生刷单被骗频发情况,建议教育部门要加强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建议教育、人社等部门进行协商,提供一些“勤工俭学”机会,让一些学生通过兼职活动体验社会生活,进一步杜绝来历不明的兼职工作,严防学生被骗情况发生。 关于出台吸引洞头籍高校毕业生回流政策的提案 提案者:曾华越 所属界别:经济界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人口外流情况较为严峻,其中高校毕业生回流人数远远低于高校毕业生人数,洞头籍的大学生毕业后,大多迁往温州、杭州、上海生活,留守岛上的基本上以军、公、教、老、幼为主,对于洞头本地人口数量和人才结构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自身吸引力较弱。在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全面抢夺人力资源的基本态势下,我区作为全省人口较少的市辖区之一,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就业引导政策相对不足,不能有效吸引我区户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 (二)外源沉淀率较低。近几年来,我区录取的公务员中,一部分是外区人员,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能长期安心落户我区的人员较少,造成我区人口数量外源性补充不足,优秀人才“留不住”。 三、吸引生源回流的意见建议 针对当前问题,现就吸引我区户籍高校毕业生回流,以稳定提高我区人口数量、优化我区人才结构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招录政策上给予倾斜。以洞头籍高校毕业生的学校、学历、专业为要素,根据公务员招录岗位层次及需求,建立并分析细化洞头籍高校毕业生数据库。同时,应充分利用我区能自主招录公务人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岗位的优势,在制定招录政策时,结合洞头籍高校毕业生数据库信息适当调整招录门槛,提高应届毕业生招考比例,尽量招录我区户籍的高校毕业生。 (二)在用工政策上给予倾斜。进一步强化优惠政策,对招收我区户籍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按招收人数给予企业一定的奖励,同时在形式上不能局限于“真金白银”式的奖励,要结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予以奖励,对被录取并在企业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洞头籍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奖励,促进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双向“获得”,形成企业和人才可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在创业政策上给予倾斜。针对高校毕业生回乡自创业的,进一步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多维度挖掘支持创业举措,如政府可建设部分厂房无偿供创业者使用、搭建创业服务平台、设立创业风险基金等。还可与金融机构形成战略合作,推出专项支持贷款,积极探索创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政银联手解决创业资金难题,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创业发展环境,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四)在就业机会上给予倾斜。进一步提升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氛围,扩大各类产业发展,引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洞头籍高校毕业生实习挂钩机制,将就业节点前置,可由团区委牵头,架起双方联络的“桥梁”,加快高校毕业生“生产力”转换,进一步提升就业成功率。同时,通过政策、思想宣贯等方式引导用人单位不断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有效吸引人员回流。 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提案 提案者:经济界 执笔人:黄招勇 召集人:张立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省委召开了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近年来,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核心牵引力和抗疫时期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一、加快发展我区数字经济的紧迫性 (一)数字经济是当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社会正进入智能化时代,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应用实现资源快速优化配置,推动工业经济向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是工业4.0和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越是发达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越是突出,数字经济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越高,西方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已达到百分之五六十,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为36.2%,其中北京、上海也达到了50%以上。 (二)数字经济更容易形成两极异化。数字经济具有快捷性、高渗透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同时又能催生出各种新业态,容易借助于网络速度持续冲击人们的心理,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局面。在我省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的情况下,省内各地将会掀起更大的数字经济发展大潮,针对我区本就落后的数字经济现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不奋发,更难于逾越数字鸿沟,容易被越甩越远。 二、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先天发展条件存在短板。数字经济主要包括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大板块,我区的工业制造业主要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不高、数字化程度更低,产业数字化渗透率低。我区数字产业则主要停留在通讯、广电行业,新兴数字型产业引进难,产业化发展力度后劲不足。 (二)硬件设施布设进度不快。数字经济需要网络支撑,目前在我区5G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选址、转供电、市政冲突等问题,5G覆盖目标还存一定差距,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建设还较缓慢。 (三)要素支持不够。一是人才缺乏。数字经济是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包括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讯等新兴技术,应用上的新零售、新制造等也需要新型营销人才。二是理念缺失。相关部门人员思维还停留在传统产业层面上,缺少数字经济思维,区内尚未形成物联网、未来工厂的发展自觉,数字时尚消费理念,公务部门对数字经济引导力度、科技金融、财政资金奖补引领等力度不强。 三、加快我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考核,提升政府部门数字化服务思维。一要开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形成全员数字化思维,强化数字化管理,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提供智能化数字化服务,推进数字赋能,营造全面服务数字经济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部门助力数字经济工作考核,对照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目录分工落实各部门产业招引培植责任,突出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三要落实各部门紧盯上级省级机构,跟紧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在洞头的落地运用。利用好当下省委省政府整体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5个系统建设的契机,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对接、及时跟进、率先落实,为我区数字经济建设发展提供软硬件环境和服务平台。四要成立专班服务团队,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日常监测分析与引导,协调专家团队为企业开展针对性诊断评估,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二)加强宣传,提升企业家数字经济意识。推进物联网建设,深化市场、资金、人才、技术和服务保障等重点环节场景应用,提升智能化场景体验,让广大企业家、企业核心管理者真正认可数字化,认识到并清晰地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在未来可能带给企业的潜在价值,才有可能将注意力以及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中,改变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有序推进传统产业向数字产业发展,传统营销向数字营销转型。 (三)加强引领,提升企业数字平台参与能力。引导企业重视互联网智能运用,率先开展在各自行业上的数据仓建设,抢占行业数字化发展先机。引导企业大胆走出去,通过参与互联网平台、智能化作市,推动企业参与全国全球业务拓展,为日后发展占的一席之地。针对洞头小而散的企业弱点,探索政府或国资企业牵头的企业行业经济数据仓建设,打造温州区域级服务平台,引进“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全生态链数字化服务,面向我区企业提供标准化、通用型、低成本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四)加强协作,提升全链条要素支持。一要加强相关人才引进、人才培养,高薪引才、高薪养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帮扶和智力支持。加强“政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建设,实施“飞地借智”,加大与科研机构、大学院校的智能化开发,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数字化建设。二要推动全区域数字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在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渔农业的全产业应用,如通过渔船精密智控、种养数字化管理、民宿管理数字化运营、乡村旅游智能化服务等打造乡村振兴数字化应用,如对接数字采购平台,推进我区“两菜一鱼”等各项渔农特产品数字化销售。三要加大财政激励与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奖补力度。用好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金融信贷数字化服务。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为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数字化改造、数字贸易提供低息信贷支持、经营风险补偿。四要加强数字服务贸易,运用好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片区政策,加强外贸数字化研究,推进我区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总之,要大力推进我区数字经济建设,用好我区海岛优美生活环境,利用数字经济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争取实现经济换道超车。
关于重视商圈建设促进消费增长的提案 提案者:陈青翩 所属界别:科技界
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良好的商圈能发挥区位优势,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并向整个区域辐射带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繁荣。加快商圈建设,不仅是完善区域功能,更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大举措。 一、我区商圈建设现状。近几年,我区围绕大型超市形成的商圈经济也开始显现。2020年,新城人本超市累计消费总额达到7176万元,同比增长7%。在它的辐射带动下,老婆大人、鲜国林等连锁品牌店相继在周边布局,商圈氛围渐浓。但由于受人口、业态和规划等因素影响,商圈建设推进还不快,商圈效益成效还不大,消费外流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我区商圈建设存在的问题 1、区域集聚人口偏少。我区常住人口不到10万,北岙街道常住人口也只有5.2万,形成商圈的人气还不旺。 2、商业综合体空白。我区没有一个超过6000平米的集商务、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商业消费场所,由于缺乏大型综合体的辐射带动,难以自然形成商圈。 3、区域断头路偏多。我区规划道路以从横交错为主,相对笔直的道路少之又少,这给商圈的打造带来一定的难度。 4、不重视商圈打造。相关部门不重视商圈打造,没有把商圈打造纳入区级层面上的规划中,导致商圈建设推动不畅。 三、加快我区商圈建设对策 1、坚持商圈规划先行。要对商圈发展定位进行可行性分析,与区商贸业、道路交通和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以消费需求为依托,以市场业态为基础,编制商圈专项规划,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商圈。随着南洋国际大酒店的运营,我区要重点以该酒店为中心,引导提升人本超市、大会堂等周边商业业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原则,打造涵盖时尚型、文化型、家庭购物型等消费的南洋商圈。 2.注重商圈氛围营造。提高对南洋商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南洋商圈内涵培育,积极发挥南洋商圈建设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定期节庆和民俗活动,来提升南洋商圈的人气和商气。加大南洋商圈宣传推介力度,吸引知名商家、品牌入驻和外来消费,促进南洋商圈持续发展。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树立文明服务、诚信经营,让消费者买得到所需,买得到服务,更买的到“放心”,提升南洋商圈知名度和美誉度。 3.完善商圈功能配套。要把南洋商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通盘考虑, 提升完善南洋商圈的功能配套,重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和步行道路的整体提升建设。指导南洋大酒店、大会堂和新城人本超市等大型场所配套好休憩场所。引导南洋商圈内的经营主体要以便利的泊车条件为消费者集聚作支撑,做到商贸与交通共畅。 4.鼓励商圈错位发展。鼓励错位发展、差异化经营,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使业态分布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发展的活力和合力。大力发展特色商业,引入知名特色餐饮、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商务等品牌商业,丰富商圈业态,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项目服务。如南洋大酒店侧重时尚消费业态布局为主;人本超市侧重日常消费购物业态布局为主,大会堂侧重文化和教育业态布局为主。 5.合力推动商圈建设。相关涉及商圈建设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商圈建设的扶持力度,支持商圈内重点商贸企业和龙头连锁企业开展促销和招商活动。进一步放宽临时性商圈活动宣传审批条件,简化商圈建设审批程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商圈开发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组织协调与管理机制,推进商圈快速发展。
关于提升智慧城管系统运行绩效的提案 提案者:社科界 执笔人:陈声进 召集人:陈坤沈
我区2017年建设智慧城管一期项目,投资740万元,共建成8个子系统。据调查,目前部分智慧城管系统运行很不正常,不但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同时也削弱了城市的智慧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特种车辆系统基本失效。该系统造价51.78万元,通过在渣土车、农用车等车辆上安装物联设备,以达到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状态。目前共登记特种车辆65辆,因车辆所有人自行拆除物联设备等原因,实际显示仅在线6辆。 二、智慧照明路灯系统登记率低。该系统造价90.59万元,通过在路灯上安装物联设备的方式,以实现远程控制管理路灯的正常运行。该项目计划安装物联设备308盏,到目前实际仅登记49盏。 三、停车诱导系统功能发挥缺陷。该系统造价117.14万元,目前共登记7个停车场,由于尚未实行收费和启用拦截杆等设备,导致车辆自由出入,不能准确反映车位空位情况。停车场诱导信息除通过现场诱导屏显示外,网络发布仅通过“云上洞头”APP,由于APP受众面窄、目前仅5618人注册使用且不具备导航功能,不能满足市民、游客使用需求。 四、农村污水治理系统站点失联。该系统造价142.67万元,通过安装物联设备的方式,以实现远程控制管理站点。目前共登记29个站点,其中:26个站点设备失联,实际仅3个站点正常联接。海霞村、大岙村2个村安装有水质检测设备,但该系统不能实时在线反映水质监测数据,需要到监测点才能查看。 对此,建议: 一、提高城市科技管理水平。区执法局应引起重视,积极研究,认真梳理“智慧城管”项目各系统的建设预期目标,对标做好应用探索研究,提高运行绩效。 二、优化城市治理协调联动机制。区执法局、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应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积极解决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和数据处理等问题,尽快投用智慧城管系统,保障系统正常运行,避免闲置浪费。 三、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建议推进“智慧城管”升级改造,优化升级特种车辆系统,对符合条件的运输企业及车辆进行重新备案登记,纳入统一管控。加大执法力度,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定期排查系统使用故障和缺陷,做好软硬件更新和调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