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老城有机更新推进工作的协商建议
发布日期:2021-08- 23浏览次数:字号:[ ]

北岙的中心街曾经是洞头繁华的代名词,商铺林立,人潮涌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虽说还是主要商业地段,但已繁华不再。在这条长不到2KM的街道,分割为两段:450M步行街和800M交通主干道,道路两旁的建筑,绝大多数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前几年所谓的改造,也大多数是在修修补补, 房屋陈旧、街面破损,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居民群众对老城有机更新改造的意愿和呼声非常强烈。老城有机更新,打造海岛旅游城市,既是推进民生改善的需要,也是推动老城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委员们建议:

一、立足地域风情,打造独具魅力岛城格局。一是重塑闽南风格。对洞头而言,有别于其他的,就是其地域性,即洞头海洋海岛民居特征。洞头的建筑历史很短,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也谈不上什么风格,历史古迹更是难以寻觅。传统海岛洞头的建筑风格特点是在沿袭中原汉族古民居建筑的风格特征基础上,以“皇宫式”或“骑楼式”大厝建筑布局,故有“出砖入石燕尾脊, 雕梁画栋皇宫式”之称。建议利用此次机遇,打破并创造一个全新的风景,构筑洞头独具魅力的城市格局,彰显洞头的海岛地域文化特色。二是构建多样风情。要精致建设,坚持融合性发展,既要有光阴故事,又要有时尚活力。除中心街外,老城的其他街路都应有自己的风格,从外立面的造型、色彩的搭配、内部的装饰,在总体风格理念下,都能看到各自的特征,无千篇一律,往往带来惊喜。三是创立建筑品牌。改造要吸引众人的眼光,建筑要体现海洋建筑风格,融入海洋文化元素,具有海岛民居特色,特别是闽南建筑风格,以独一无二的滨海小镇风貌景观,打造浙南、海西,乃至长三角的海洋文化交汇处,成为海洋建筑艺术独一无二的一个经典聚集区。

二、坚持功能为要,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突出改善民生,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改善群众生活入手,聚焦薄弱环节与短板,坚持功能性优化,健全老城基础功能和配套服务体系,解决好群众生活的基础性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承载旅游,提升价值。一是地下管线改造“一次性”到位。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对老城区下水道、强弱电、架空线缆、燃气等硬件设施进行“一次性入地”改造,确保供电、排污等的可靠性,提高中心街区土地利用价值。特别是在推进雨污分流改造过程中,要加强考核、验收管理,确保实现“真分流、真截污”。二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次性”配齐。要多方位关怀老城区域居民生活,完善社区服务配套,增设老年活动中心,增强居民认同感。同时,要充分利用老城一些边角地块,采取点状绿化,多预留公共空间作为电瓶车停放点,让老城街区功能更加完善。合理利用城关小学操场的地下空间和老医院停车场地形的高低差,建造地下停车场和多层停车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的有效供给,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三是数字化社区打造“一次性”谋划。在中心街区域项目改造中,要结合数字化改革要求,进一步整合市场主体、社区居委会等各方资源,提前谋划智慧化社区建设。大数据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优势,协助做好技术方案设计、系统建设、平台整合等工作。通过多方协同,努力形成“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社区+科技”“社区+安全”“社区+管理”的业态融合,推动社区智慧化建设,激发老城区新活力。

三、优化老城业态,提升老城商业价值。老城要想有活力、有商机在于他的烟火味,它既要有居民的生活常态,也要有吸引游客的业态。要破解发展空间不足的制约,盘活存量空间,适度地对老城现有业态进行调整优化,促进业态升级,营造老城商业氛围,提升老城商业价值,重塑老城繁华时。一是外迁大宗产品或生产类的商铺。如大型家电类、建筑装饰类、五金类等商铺引导整合到新城区域,为引进旅游产品、文创项目、茶肆书吧等腾挪有效空间。二是引入新消费商贸模式。统整老城国有资产地块建设标志性的商业广场,统整原有服装、美妆等商铺入驻,同时结合“喊你来开店”方案邀请全国连锁企业商业入驻;既有洞头特色美食,又有特色手信;既有来自全国的网红美食,又有琳琅满目的闽南美食(借助对台贸易)等;既可以满足本地居民的生活需要,也可吸引游客在海岛观光后吃玩购。三是打造特色文创街区。设置体现老城发展的体验馆,比如小人书摊,摆放小人书,让居民游客停留回味;老味道糕饼店,每天可供游客和居民领取免费的糕点若干份,吸引流量。要根据洞头民间儿童游戏设置亲子童玩馆,家长和孩子互动,即可追忆似水流年,又可享受亲情时光,同时让孩子放下电子产品体验不同年代的童趣。结合互联网、数字经济元素,根据时下流行设置剧情馆、二次元cosplay馆或密室逃脱等项目,让老城经济有新的增长点。

四、精细管理服务,提升民生满意度。高品质推进老城有机更新的同时,要精细化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强化交通疏导。交警、交通部门要实现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加强对高峰时期交通拥堵的治理和疏导,运用科学方法对慢行交通、静态交通、机动车交通和沿街活动进行统筹考虑,多从周边住户和游客需求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角度出发,制定合理方案,优化通行,保障交通通畅,给老百姓出行带来更好的交通便利。二是规范施工管理。规范设置施工标志标牌,合理安排地下管网与地面的施工时序,协同推进,避免重复开挖和相互影响,涉及噪音较大的施工环节,尽量要与周围居民生活作息同步,施工面允许的条件下,加大机械和人员的投入,抢工期、赶进度,缩短工期减少影响期限,最大程度减少对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是注重细节对接。要做实做细项目建设和装修设计方案,注重细节,项目实施单位城发公司要与项目使用单位或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经常性地充分沟通,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对接,提前介入,对项目投用后涉及的功能布局和装修要求,及时提醒,减少因前期对接不到位而带来不必要的浪费,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全部用到刀刃上。

五、扩大宣传渠道,凝聚共享共建合力。一是宣传先行营造氛围。要加强宣传引导,向全社会充分展现老城区有机更新的幸福愿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群众广泛认可、全民支持配合、多方共同参与的浓厚工作氛围,以最大热度来凝聚起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的智慧和力量。同时,鉴于项目建设安全性要求,许多项目封闭性施工,建议充分利用上街口邮政小广场旁的户外LED大屏,及时播放改造项目阶段性进展情况,时时传递共享共建资讯,打造出“过程中群众支持参与,建好后大家精心呵护”的工作理念。二是广开言路征求意见。开放式听取意见建议,采用“菜单式”和“申请式”相结合的方式,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既要征求中心街改造意见,也要征求留守和分享老城经验,并融入点位打造,切实丰富老城区有机更新工作的生活价值。三是建立健全多方联动沟通机制。要项目为王,建立健全老城综合改造项目储备库,科学施策、加快推进,确保老城有机更新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主体工程完工进入装修阶段,建议可适时邀请部分退休老干部、海霞妈妈、原住民居民群众共同参与项目施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共同推进有机更新项目尽善尽美。要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展现文旅融合张力,激发老城区活力,统筹推进提升改造和运营管理,确保老城有机更新的统一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有机改造更新的核心在于吸引外来游客的眼光,提高地区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形成商业和文化相辉映的海岛品牌,改造更新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避免雷同,追求特色。老城有机更新,既要警惕大量毫无特色可言的复制,更要警惕以“城市社区再造”的理念规划海岛街区。建筑是凝固的美,老城的更新改造,要体现标识性、地域性、实用性。要强化街区空间肌理,丰富视觉层次感,真正让建筑可读、风景可看、街巷可逛,小吃可品。二是精致塑造,杜绝浪费。要坚持向美而生,由心到行、由内而外,用心在每一栋建筑、每一处节点上下功夫,营造精美的环境。要小面积塑造大景观,塑造形象标识。如精心设置行人的休憩处,注重雕塑、壁画、墙塑等精美小景观的布置,特别要有几个标志性的建筑,成为网红打卡点;装饰街景,如精选植物,精设路灯、凳椅造型、路标识别等。老城有机更新项目,社会关注度高,调研过程中,老百姓强烈反对“建了拆、拆了建”现象,呼吁杜绝浪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