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特色村发展的协商建议
发布日期:2021-08- 23浏览次数:字号:[ ]

寮顶村作为我区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近年来,寮顶村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三回、三心、三园”发展思路,打好“回族文化、回忆军旅、回报桑梓”三张特色牌,精雕细琢、分步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继入选浙江“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村居,浙江省少数民族十佳特色村寨培育名录,并获区乡村振兴五星级示范村称号。为进一步将寮顶村打造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的民族特色村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会议座谈、现场参观等方式,全面了解民族特色村发展情况,同时也发现民族特色不够鲜明、产业结构不够健全、文旅融合不够充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方面问题。

一、村庄规划与民族文化传承锲合度不高,民族特色不全区各村均编制了村庄规划,但是缺乏将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村级发展进行有效整合。目前寮顶村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未纳入区级文化的总体规划,特别是未纳入洞头“十四五规划”,没有将村庄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原生态的民族特色文化、浓郁淳朴的风土人情等元素融入到规划之中,民族特色不突出、不鲜明,独具闽瓯特色的民族文化未能得到传承和发扬。

二、村庄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融合度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村里的各项建设所需资金大部分是向上积极争取的,也有一部分是村里的乡贤捐助的,村集体经营收入的资金,远不够近年来村级项目建设。目前村级产业有军旅文化园、精品民宿、葡萄采摘园等项目,但真正的支柱型产业还未形成,产业以点带面、聚点成线效果不够明显,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还未体现。村级总部经济园目前仅有一家企业,其他招引的企业如温州欧龙集体、帆船协会等两家公司,及正在洽谈的悬崖酒吧等企业,由于行业政策、税收分成等问题,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作用不大。

三、军事元素与旅游开发项目磨合度不深,军旅融合不足。近年来,寮顶村相继开发8家民族特色馆、3家精品民宿和1家民族村养生馆,还推出了团圆饭、寮顶古谣、“一碗咸饭”、“民族服饰旅拍”等旅游产品。村内有部队营房和坑道等诸多军事元素,目前正进行修缮整理,前期已投入600多万元用于改造营房、维修坑道等。村级打造军事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积极与海霞学院进行合作,将寮顶村营房驻训、坑道参观、吃团圆饭等,作为海霞学院的教学点之一,走军旅融合发展之路。但由于军产只能用于免费参观而不能进行盈利性活动,限制了坑道井的开发利用,使得军旅融合的产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难以打造成让人耳目一新的网红打卡地。

四、基础设施与美丽乡村建设聚合度不符,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寮顶村环境卫生、村容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但现有的通村公路等级低,道路路面窄、坡度大、拐弯多,对外交通极不方便,特别是大型旅游车难以驶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旅游发展。同时,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等级低,处理量小,再加上年久失修,时有渗漏发生,与村里谋划军旅融合的村庄规划极不相符合。这些问题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解决,单靠寮顶村自身的财力是无法支撑的,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民族特色村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利用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如何发挥寮顶村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培育产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尤为重要,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民族”特色,优化村庄空间布局。一是规划布局纵向延伸。对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论证,根据村级民族特色,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科学制订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五年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保护与开发。二是政策扶持横向融合。相关部门要加大引导力度,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形成帮扶合力,扶持寮顶村走上特色发展之路,将民族特色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经济开发等结合起来。三是特色文化传承发扬。将寮顶村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纳入区级文化的总体规划,特别是纳入区级“十四五规划”,将独具闽瓯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强化“经济”引领,培育特色产业结构。一是加快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深度挖掘“红色”军旅内涵,深化精品军旅文化园品牌打造,开展军事指挥部、军事坑道、炊事班餐厅等建设。开发青少年户外拓展运动项目,丰富和提升军旅产品的体验性、趣味性,吸引周边地区的大中小学生来体验、参观。二是积极壮大村庄总部经济。培育“绿色”产业,早日启动东边自然村的民房模拟流转,妥善处理周边私坟迁移问题,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开展已招引企业的温州欧龙集体、帆船协会等政策研究工作,同时筑巢引凤,继续开展绿色产业的招引工作。三是大力推进村民创新创业。发挥村级乡贤理事会作用,采取乡贤资金、技术入股,村民土地、劳动力入股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彩色”产业,规划盘活村内闲置房屋资源,开发“一碗咸饭”、“民族服饰旅拍”、葡萄采摘园等农家旅游产品,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三、打造品牌效应,激活多元文化资源。一是挖掘文化资源,讲好新故事。加强村庄特色文化底蕴提炼,梳理村情村史,深入挖掘“许愿树”“状元井”等民族特色点位资源,发挥红色军旅资源,讲好文化新故事,打好“感情牌”,丰富游客体验。二是推进文旅融合,设计新路线。紧紧围绕“三回、三心、三园”,念好“文字经”,打好“产业牌”,做活“军旅文章”,设计一条文旅融合的路线,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加强与区文广旅体局、区海霞学院联系,倾力打造家国情怀红色文旅品牌线路。三是提升文化内涵,打造新IP。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举办一些具有闽瓯文化特色节日等活动,将节日文化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集休闲、运动、民俗等为一体的“印象寮顶”,塑造寮顶文化新IP。

四、完善“配套”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道路交通提质优化。加快推进东边自然村与环岛公路连接线的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宽度建设标准,大力实施路面拓宽、路肩硬化、增设错车道等改造项目,促进村内道路结构提档升级。二是农污治理精细运维。坚持“一次建成、长久运维、持续使用”的原则,提升村级污水处理设施等级,做好处理设施终端标准化建设、精细化运维,优化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三是环境整治尽善尽美。开展以“拆、改、清、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一步美化绿化村庄,切实改善生活环境,规划坑道井周边公厕配套建设,实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