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菜现代产业园发展的协商建议
发布日期:2021-08- 23浏览次数:字号:[ ]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紫菜现代产业园建设,不仅有效推动洞头紫菜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渔农民增产增收增效,更为洞头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据了解,该项目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分4个标段进行建设。自2018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主体建设和招商工作稳步进行,第一标段厂房、第二标段厂房及配套已基本完成,第三标段旅发回购地块、第四标段冷链项目正在推进建设;招引企业13家,已招引企业面积占可售面积的41.29%,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实地调研中,政协委员发现在紫菜现代园建设中仍存在产业转型、招商引资、主体建设等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关键要素支撑不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一是养殖技术相对落后。近年来,由于销路和价格不断走低,紫菜养殖面积从30000亩萎缩到6000亩。养殖技术老化,大多参照江苏、福建“依葫芦画瓢”而来,且从业人员老龄化,50岁以下从事紫菜养殖的养民只占总数的5%,文化程度低,因此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一亩紫菜为例(17根毛竹),人工插杆需要5人3小时以上,而机器插杆只需3人30分钟之内完成(机器操作3人1天可插杆600根),且机器插杆既深又牢固,较大程度上可抵御台风的影响。二是加工技术能力不足。在初加工方面企业受制于水源、土地、排污等限制,初级加工项目落地较难。如福建宁德加工用水每吨计价为1.3元,而我区水价格每吨6.7元,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在精加工方面,高值化紫菜产品开发的力度不够,品种单一,鲜紫菜保鲜、快速烘干、休闲食品研发、功能成分提取等技术空缺,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致使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转化成果很少。三是市场营销手段单一。由于鲜紫菜可存放的时间极短,本地没有紫菜烘干设备,只能等外地收购商来本地收购。据不完全统计,霓屿90%以上的新鲜紫菜都被福建、苍南等收购商在码头直接收走,因此压价行为时常发生,养民丰产不丰收。目前,我区紫菜企业的产品销售范围以中东部地区等国内市场为主,开拓国外及其他地区巨大的消费市场任重而道远。

二、精准招商突破乏力,园区集聚效应难以显现。一方面是招商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虽然招商专班作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外出上海、福建和江苏连云港、苏州等地相关企业招商,区、街道两级层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招商难问题仍然存在,招商中出现大型企业不愿来,中小企业怕“水土不服”,本地企业因配套等原因入驻意愿并不强烈。另一方面是藻类企业总量占比偏低。虽然入园企业有13家,但藻类加工企业只有3家,占总入园企业的23%。紫菜现代产业园作为农业项目,所招引的企业中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大的藻类龙头型企业偏少,紫菜产业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项目建设步伐不一。一是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根据调查了解,园区企业污水先进行自行处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后,纳管汇入布袋岙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排放。按照规划设计,园区全部投入使用时,污水日产生量预计为1300吨,加上紫菜烘干厂调整至园区内,污水处理量将大幅提升,预计为1100吨/天,合计达到2400吨/天。而布袋岙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模为800吨/天,二期工程规模为1700吨/天,布袋岙污水处理厂将不能满足产业园和布袋岙污水处理的需求。二是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园区内水、电等配套设施尚未建成,如二标段的电力设施目前正在招投标。通讯、道路及周边泥滑公园等配套设施尚未开始施工,不利于项目整体推进建设。三是部分标段建设进展缓慢。目前第一、二标段已基本完成,而第三标段旅发回购地块尚处于基础开挖阶段,第四标段冷链项目仍处于设计阶段,影响整个园区同步投用。

紫菜现代产业园作为浙江省市县长项目“152”工程和温州市首个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如何聚集各类要素资源,带动紫菜产业发展,促进渔农民转产转业为重要。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要素保障,全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破解紫菜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效益逐年下降等问题,通过革新养殖技术、建设烘干厂、创新营销方式及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等方面的努力,促进紫菜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优化养殖技术。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构建紫菜标准化技术参数,形成一整套良种培育、种苗培养、海上栽培、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的标准化产业化管理体系。探索运用冷藏网技术开展紫菜反季节养殖,试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新模式,以公司为养殖主体,养民提供劳力,淘汰落后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二是加快烘干厂建设。相关部门要合力解决制约烘干厂建设和生产的用水、用电、排污等问题。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参照沿海省市制定优惠贴补政策支持紫菜烘干厂建设,用活用实省市补助资金,提升紫菜产业初级加工能力。三是改变营销方式。借助紫菜现代产业园的区位物流优势,鼓励紫菜生产企业升级传统紫菜销售模式,着重打造电商平台,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打开国内外紫菜消费市场。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鼓励紫菜生产企业与政府、学校和企业食堂开展对接。举办特色紫菜文化节,参加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拓宽紫菜销路。

二、突破招商瓶颈,全力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加快入园企业招商引资,重点盯引国内藻类龙头企业,加大精深加工企业扶持力度,推动紫菜产业集聚。一是保持农业初心不变。牢固树立招引藻类食品加工业理念,坚持招商主攻方向不变。充分利用好招商平台,探索第三方机构招商运营,积极发挥好各个商会的属地资源作用,搭建外出招商平台。二是实施产业地图招商。根据产业发展目标、认真做好产业的细化分类,制定详细的产业规划,形成“一盘棋”招商思想。精心编制产业招商手册,实现产业精准对接,努力招引一批处于产业前端的优秀藻类生产加工企业落户园区。三是引资与引智相结合。要坚持引资、引智“双管齐下”,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策略,大力招引紫菜等藻类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企业。加大引进以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为代表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科技智囊机构的力度。学习外地成熟的经验做法,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机构和技术研发团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跨越,激活园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  

三、加快建设进度,全面促进项目建设投用。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好园区用水、用电及排污等问题,实现项目抓有力、建有序、管有方。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全力以赴推进旅发回购地块、冷链项目建设。旅发回购地块建设将引进步行街、商业综合体等项目集聚人气。冷链项目建成投用不仅解决洞头乃至温州周边地区的冷链服务,同时还为洞头的专项债项目建设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实行施工分段验收。为促进项目早日投产增效,对于完成建设的第一、第二标段,可由相关部门实行分段验收,保障入园企业提前进行厂房装修和开工生产。三是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水电、道路建设力度,推进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山尖海洋生态廊道等配套项目建设;参照其他现代园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由相关单位设立物业部门,开展日常运维和管理,保障现代产业园有序运转。

四、深化智慧建设,全域推动紫菜产业振兴。在本地成熟做法的基础上,借鉴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开展智能化试点建设,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深化宣传推广,促进紫菜全产业振兴。一是探索“机器换人”试点。转变养殖方式,开展育苗环节种苗组培、自动补给、智能补光;生产环节水温监测、海水肥力监测、养殖水文环境因子数据采集;收割环节全自动采收、高智能异物选别、遥控自走履带式装载,打造集育苗、养殖、收割于一体的紫菜数字化“机器换人”样板。二是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对紫菜的科研投入,特别是在紫菜的新品种、苗种、保鲜、快速烘干技术、休闲食品研发、功能成分提取等领域,深化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合作,从产品质量、款式等入手,推动紫菜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鼓励企业开展加工技术创新和加工设备更新,支持推广创新技术并给予适当补助。三是拓宽宣传深度。利用头水紫菜上市节点,在产业园区每年举办“紫菜节”暨紫菜订货会活动,扩大宣传效果。学习广东喜之郎“美好时光海苔”、江苏“波力海苔”、福建“阿一波”等知名紫菜产品的发展模式,打好“宣传”牌。通过互联网进行大力推广,让洞头紫菜占领搜索的头条,用好洞头发布、洞头新视界、洞头要闻等本地知名新媒体,借助淘宝、天猫、京东、美团等网络代运营,在紫菜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化电商服务站,推进紫菜产品电商化销售,实现线上线下新融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