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请你来协商”建言汇总
发布日期:2020-08- 18浏览次数:字号:[ ]

一、关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设备配套滞后明显问题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区人民医院因受办公用房限制,传染病病区设置达不到规范要求,在疫情期间存在较大的院感风险,区疾控中心因实验室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而无法开展核酸检测,给疫情及时有效处置带来诸多不便。全区7个街道乡镇,除大门、霓屿、鹿西外,其余街道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因业务用房受限,无法单独开辟发热、预检分诊场所,区疾控中心、妇计中心及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大队均面临业务用房不足等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们建议:

1.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大楼建设。发改局要将洞头区公共卫生大楼纳入全区中长期规划中,争取该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尽早投入使用,以便全面整合区级公共卫生机构硬件资源,实现技术、设备共享,提升实验室综合能力。同时,要按照“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及公共卫生的需要,加快推进北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搬迁。

2.着力破解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发展难题。卫健局和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村社融合、花园村庄建设、养老照料中心等建设项目,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建设纳入其中,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业务用房问题。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编制,合理提升工资待遇,学习借鉴浙北模式,探索“县招乡用,乡招村用”一体化模式,逐步解决村级医疗机构人员编制问题。

3.适时考虑建立洞头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参考区医共体改革模式,全面整合疾控、妇计、监督等各方资源,建立起具有洞头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员统一、业务整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

二、关于人才队伍有待充实,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问题

区疾控中心现有编制25人,其中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仅8人,乡镇卫生院中预防医学专业人员更加缺乏,全区能够承担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采样、消毒等专业性工作的人员仅15人,村卫生院人员以返聘为主,总体呈现老龄化、低学历、低资质情况。卫生系统除局机关外,下属单位均为事业性质,最高行政级别为股级,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在取得中、高级职称后,不愿意从事行政管理,导致卫生系统行政管理人才青黄不接,梯队建设不畅。

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们建议: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区委统战部、区卫生健康局等单位要充分发挥生命科学岛高级顾问院士引才作用,争取国际健康峰会永久会址、海峡两岸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等大型高端论坛落地洞头,搭建好吸引人才的高端平台。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要借力“三年百名中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大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补充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区卫生健康局把握温医大仁济学院滨海校区落户洞头的历史机遇,全面深化校地合作,增加洞头本地生源在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等专业上的委培生数量,加强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增加本地相关专业人才,努力将温医大仁济学院滨海校区打造成公共卫生人才孵化基地。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积极推进医防融合研究,加强医教联合,大力培育学科带头人。

3.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打通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人员柔性双向流动通道,允许疾控机构人员到医疗机构执业,临床医师到疾控机构参加规范化培训,让他们平时从事医疗工作,疫情发生时,将这些医务人员回归到公共卫生队伍中来,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4.建立科学用人机制。区卫生健康局、区人社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区聘村用”机制,适当增强村级岗位保障力度,确保村卫生院队伍稳定,打破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瓶颈。配强配足公共卫生业务队伍,解决疾控部门增编问题,同步考虑提高其他公共卫生单位人员编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街道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薪酬待遇问题,吸引激励专业毕业生加入,有利于队伍稳定发展,促进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

三、关于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结构不合理问题

近年来,财政在医疗卫生的投入比例逐年下降,导致公共卫生在医疗卫生中的占比也逐年下降,财政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较为明显。全区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中缺乏对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的明确部署,虽然医疗机构有一定量的应急物资准备,但应急队伍、物资储备、培训演练等标准和实际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应急物资保障严重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们建议:

1.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区财政局要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使公共卫生投入占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有所提高,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增加。鼓励社会捐赠或资助模式,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基层补偿机制改革,结合医保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自负”的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投入机制。

2.加大公共卫生领域专项资金投入。加大对我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快公共卫生大楼和区人民医院建设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专业车辆设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和专项资金,保障监测系统和设备改造资金投入,实施硬件设施提档升级,有效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水平。

3.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发改局要将公共卫生物资列入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常年保持最低储备量,确保重大疫情前期的防控物资供给。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内部流转机制,使应急物资储备在区域内能有效流动,最大限度减少因“有效期”造成不必要浪费。做好应急物资储备采购、常态化防控物资采购的资金保障,出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防控物资的财政连续性支持政策。

四、关于公共卫生宣传和防控心理引导有待加强问题

疫情期间,个别公民拒不配合检查登记、不戴口罩、不遵守居家隔离要求等一些无防护、高危行为屡屡出现,精心构建的“村村通”广播网络系统,并没有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阵地作用,面对疫情防控过程中群众出现的恐慌心理,专业心理干预跟进不及时等。

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们建议:

1.区委宣传部要指导区卫生健康局制定年度公共卫生宣传计划,通过拍摄宣传品、短视频,制作宣传手册、口袋书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洞头”及《传染病防治》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科普宣传力度。同时,完善“村村通”广播网络系统及LED宣传屏助力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2.区精神文明指导中心要紧紧抓住这次疫情带来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组织成立卫生健康讲师团,积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宣传宣教,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认识,积极组织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培育公民良好的卫生健康行为习惯。

3.区卫生健康局要会同区教育局着力培养心理干预资格的专业师资队伍,将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纳入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目标中。要有计划开展公共卫生、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知识竞赛、“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有效促进公民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